评论文章
更多的信息

提交:2019年12月3日|批准:2020年5月29日出版:2020年6月01

如何引用这篇文章:Parkes厘米。DSM-5中的复杂悲伤:问题和解决方案。《Arch psychiatry Health》,2020年;4: 048 - 051。

DOI:10.29328 / journal.apmh.1001019

版权:©2020帕克斯CM。这是一篇根据知识共享署名许可证发布的必威体育西汉姆联开放获取文章,允许在任何媒体中不受限制地使用、分发和复制,前提是原创作品被正确引用。

全文PDF

DSM-5中的复杂悲伤:问题与解决方案

科林·默里·帕克斯*

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西登厄姆,英国

*通信地址:Colin Murray Parkes, St Christopher 's Hospice, Sydenham, UK, Email: cmparkes@aol.com

《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卷》(DSM-5)是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在2013年出版的具有影响力的精神病学诊断指南教科书。这有助于确保医生在使用诊断术语时保持一致。

在题为"精神障碍的定义"的重要章节中,它指出"对常见的压力源或损失,如所爱之人的死亡,可预期的或文化认可的反应不是精神障碍"。也就是说,DSM-5中至少有三个地方与那些为失去亲人的人提供帮助的人有关。

•详细说明重度抑郁症[包括重度抑郁症(MDD)和双相情感障碍(BP)]与悲伤之间的区别。

•承认“分离焦虑障碍”,以前是在童年时发现的,现在可以在成人生活中诊断出来。

•纳入“持续性复杂丧亲障碍”(PCBD)的可能新诊断的进一步研究条件。

自2013年发布DSM5以来,发生了大量的研究和争论。因此,PCBD被修改并更名为长期悲伤障碍(PGD)。

丧亲后严重抑郁

人们早就认识到,MDD和BP的发作可以由各种各样的主要压力触发。为了降低将悲伤与重度抑郁症混淆的风险,之前版本的DSM排除了在丧亲后的前六个月首次诊断重度抑郁症,而允许在其他类型的损失之后诊断。批评人士指出,丧亲之痛可能引发严重的抑郁症,甚至可能导致自杀。仅仅因为抑郁症患者失去了亲人,就剥夺他们获得医疗诊断和治疗的权利,这是不合逻辑和不公平的。在DSM-5中,这种排除已经被移除。

“对重大损失的反应可能包括强烈的悲伤情绪、对损失的反思、失眠、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类似于重度抑郁发作(MDE)”。

区分悲伤和重度抑郁发作。
悲伤 重度抑郁发作
可能感到空虚和失落 持续抑郁情绪无法预知幸福或快乐。
在数天或数周内强度会减弱,并呈波浪状发生,所谓的“悲伤的痛苦”……与逝者的思想或提醒有关的。 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每一天都更加坚持
任何自我贬损的想法通常都涉及到对死者的感知缺陷 自我批评和悲观的沉思和感觉没有价值
任何关于死亡的想法都是关注逝者,并可能“加入他们” 任何这样的想法专注于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感觉自己毫无价值,不值得生活,或无法应付抑郁的痛苦。

这显示了在丧失亲人后产生的MDE与正常悲伤的诊断特征。要了解更多的细节,请参考DSM-5教科书。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标准得到了非常仔细的研究的支持。事实上,DSM在医学领域受到尊重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是基于证据的,而不是个人医生的心血奇想,不管医生级别有多高。

有人建议,取消“排除丧亲之痛”的规定,只会导致DSM所要防止的混乱。虽然有些医生认为这是真的,但在医学实践中,重度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每个医生都应该知道如何诊断它。DSM的存在有助于确保这一点,并提供了可用于医疗过失案件的权威证据。

分离焦虑症

在DSM-5中,分离焦虑症(SAD)是焦虑症的一个子类,其特征是恐惧(“对真实或感知到的迫在眉睫的威胁的情绪反应”)或焦虑(“对未来威胁的预期”)“以及相关的行为障碍”。

它被列入这里有三个原因,1)它通常由失去一个有关系的人引发,2)它经常是长期悲伤障碍的前兆,3)分离悲痛是悲伤“痛苦”的一个显著特征。

SAD诊断标准

A)对与自己所依恋的人分离感到极度恐惧或焦虑,发展上不适当,至少有以下三种情况可以证明:

1.当预期或经历离家或与主要依恋对象分离时,经常性和过度的痛苦。

2.对失去主要依恋对象或对他们可能造成的伤害(如疾病、伤害、灾难或死亡)持续而过度的担忧。

3.持续和过度担心经历导致与附件人物分离的不良事件(例如迷路、被绑架……)

4.由于害怕分离,长期不愿或拒绝外出、离家、上学、工作或到其他地方。

5.对孤独或没有主要依恋对象的持续和过度的恐惧或不情愿……

6.坚持不愿或拒绝离家在外睡觉,或不带依恋的身影入睡。

7.关于分离的反复噩梦。

8.当发生或预计与主要依恋对象分离时,身体症状(例如头痛、胃痛、恶心和呕吐)会反复抱怨。

B) 恐惧、焦虑或回避是持续的,儿童至少持续4周,成人通常持续6个月。

C)紊乱引起临床显著的痛苦或社会、学术、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损害。

D)……也不能用另一种精神障碍来解释…

流行:在美国,成人患病率为0.9%-1.9%,儿童患病率为4%。在社区中女性比男性更多。

发展和过程分离焦虑在幼儿期是正常的,分离的容忍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依恋安全的标志。在成年人中,分离焦虑症可能会限制患者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例如搬家、结婚)。。。通常过分担心子女和配偶的分离。。。[这可能导致]父母过度保护、检查和入侵。

危险和预后因素

环境问题通常是在生活压力下产生的,特别是在失去亲人或宠物之后。父母的过度保护和侵犯可能与SAD有关。

遗传和生理遗传力…73%的六岁双胞胎在社区样本中,女孩的比例更高。患有SAD的儿童对使用富含二氧化碳的空气的呼吸刺激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

文化……文化差异…对分离容忍的期望,孩子与父母分离的年龄和…相互依存的预期。

性别问题女孩比男孩更容易逃学。但男孩在表达恐惧时更为间接。

自杀风险和威胁。增加了包括SAD在内的所有焦虑症。

2020年提出的诊断标准

长期悲伤障碍(PGD):在撰写本文时,此处给出的迭代已由DSM批准,但仅需考虑40天公开咨询中提出的意见。现在结束,我们等待最终批准以及任何进一步的修改。

PGD诊断标准

至少12个月前与死者家属关系密切的人死亡。

自死者去世以来,出现了一种悲伤的反应,其特点是对死者的强烈渴望/渴望,或对死者的思想或记忆全神贯注。至少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这种反应几乎每天都有临床意义。

由于死亡,至少在过去一个月内,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以下至少3种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

1.身份瓦解(例如,感觉自己的一部分已经死亡)

2.明显的对死亡的不信任感

3.避免让人想起那个人已经死了

4.与死亡有关的强烈情感痛苦(如愤怒、痛苦、悲伤)

5.在生活中难以继续(例如,与朋友相处、追求兴趣、规划未来等问题)

6.情感麻木

7.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8.强烈的孤独感(即感到孤独或与他人分离)

D.该障碍在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造成临床上显著的痛苦或损害。

E.丧亲反应的持续时间明显超过了个人文化和背景的预期社会、文化或宗教规范。

F.其他精神障碍不能更好地解释这些症状。

DSM的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这一被提议的分类符合精神障碍的定义;证明了有效的实质性证据;有很强的临床效用的证据;具有良好的鉴别效度;结果表明,个体标准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此外,专家组发现,这些数据有力地支持C标准的3/8症状切分,而且在作出诊断之前,在丧亲之后的12个月表明了这一点。

伦理问题

患者已经对自己的精神健康感到担忧,Dyregrov的研究[1]表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不会因为精神病诊断而感到不安,他们会确信自己有可以治疗的已知病症,而且他们没有精神病(“疯了”)。在我看来,诊断和治疗的特权通常大于所有精神病诊断所面临的耻辱。疾病也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家人也不太可能像现在这样拒绝或评判患者“虚弱”或“依赖他人”。医生也更有可能对病人感兴趣,并且在许多没有为丧亲之人提供适当服务的地区,他们会确保引进这些服务。如果PTSD可以作为参考,那么将PGD纳入DSM将吸引比目前更多的研究,并确保诊断标准中的任何缺陷都得到改善。

DSM-5将SAD列为儿童和成人期的一种疾病。我自己对不安全的依恋和对失去的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是那些倾向于抑制和延长悲伤的研究,证明与理解丧亲之痛的并发症高度相关[2]。我发现儿童期的分离焦虑与成年期的长期悲伤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一发现得到了Vanderwerker等人的证实[3]。这为我们提供了PGD的另一种解释,也为SAD引起的PGD病例提供了另一个获得治疗的机会。认识到死亡导致分离似乎是常识,也认识到死亡造成的分离是造成悲伤问题的众多原因之一。

治疗

DSM只涉及诊断,不涉及治疗。它的主要目标是医生,他们现在可能被鼓励改善对失去亲人的人的护理,开发治疗方法,并与非医疗护理人员更密切地合作。

近期通过随机分配研究测试的PGD治疗方法包括Shear K等人[4]、Boelen等人[5]、Rosner等人[6]。希尔的治疗包括一个介绍性阶段,在这个阶段,治疗师提供关于正常和复杂悲伤的信息,并描述双重过程模型。在中间阶段,对两种方向进行检查,并进行练习,包括“复诊练习”,病人讲述失踪者的死亡故事,并将其与悲痛程度联系起来。这些练习被录了下来,并在课间播放。在这些治疗过程中,以与死者的想象对话的形式,也解决了失去的方向,目的是唤起积极的情绪。通过鼓励患者设定目标和确定朝着目标努力的方法来解决恢复方向。在最后阶段,审查了进展,确认了成就,商定了进一步的目标。Boelen等人使用认知重建和暴露疗法,Rosner等人使用认知重建和暴露疗法。[6-8],一种综合认知行为疗法。

参考文献
  1. 专业人士会剥夺失去亲人的人的权利吗?悲伤和社会干预。丧亲护理。2005;24: 7 - 10。
  2. Parkes厘米。爱与失去:悲伤的根源及其复杂性。劳特利奇,伦敦&纽约,2009。
  3. 儿童分离焦虑与老年复杂悲伤的关系研究。神经病学杂志2006;194: 121 - 123。泵: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6477190/
  4. 谢克,埃伦·弗兰克,帕特里夏·R·霍克,查尔斯·F·雷诺兹。复杂悲伤的治疗: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杰玛。2005; 293: 2601-2607. PubMed: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928281/
  5. Boelen PA,de Keijser J,van den Hout MA,van den Bout J.复杂悲伤的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咨询的比较。咨询临床心理学。2007; 75: 277-284. PubMed: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469885/
  6. 临床观察: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情感失调。2014;167: 56 - 63。PubMed: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082115/
  7. 应对丧亲之痛的双重过程模型:十年后。ω。2010;61: 273 - 289。PubMed: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058610/
  8.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DSM-5,美国精神病学出版社,华盛顿特区和伦敦,2013。